想要切实掌握好的培养技术,首先须要了解月季的生长发育特点,所需的生态条件及习性。在家庭种植中,只有根据其生理特点满足月季对环境条件的要求,才能保证其成活,使月季生长发育良好,叶色健康碧绿,花繁色艳,达到观赏的目的,令人心旷神怡,乐在其中。
月季和其他花卉一样,在生长发育过程中,需要温度、土壤、水分、光照、营养、空气等各因子的相互促进,又相互制约,才能形成适宜月季生长的生态环境。如,夏季高温蒸发量大,所需水分就多;冬季温度低耗水耗氧量少,所以在冬季养护时就应该少浇水停追肥。否则,根系易腐烂。
1.温度
月季性喜温暖和阳光,适宜的温度一般为15~25℃,在东北、西北地区5~8月是月季盛开的自然季节;而在华北、中原地区4~6月是月季花盛开的季节。但在伏天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,它的生长发育也随着受到控制。此时即使水肥供应及时,采取适当的遮荫措施,所开花朵也较春秋两季逊色。当气温达到30℃以上时,其很明显的表现出花朵小,露心大,色泽暗淡,花蕾稀,植株长势不良,甚至落叶,易受病虫危害。因此在高温季节对盆栽月季从每天上午上午11点至下午4点,应进行遮荫措施。尤其是楼顶、阳台或窗台上摆放的月季,更应如此。在立秋后随着气温的下降,则中午就可停止遮荫。10月被誉为“小阳春天气”,此时的温度又适宜月季的习性,盛艳如春。
当气温降至0℃以下出现霜冻时,月季开始落叶休眠。它能忍受-20℃的低温在休眠状态下越冬。若温室栽培,表现为四季常绿,但不利于来年春季的生长发育。早春气温稳定达到5℃以上时,根系开始吸收养分和水分,开始萌芽生长和发育。
2.光照
光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要条件,没有阳光就没有生命。叶片中的叶绿体只有在光照下才能进行光合作用。月季属于阳性花卉,非常喜光。在蔽荫条件下则枝条纤细,节间伸长,叶片黄瘦,花小而不艳,香味不浓,因此失去观赏价值甚至不能开花。
盆栽月季应放在楼顶或者阳台在阳光充足的场地养护。在室内只能临时陈设观赏,摆放时间不能太长。在每年5、9两个月光照时间每天大约13小时,其生长非常良好,而伏天每日光照达16小时以上,反而造成生长不良。春秋两季出现花蕾后,十天左右即可开放;冬季短日照条件下则需要三周左右即可开放。